北京羽毛球大赛(北京奥运会用的羽毛球比赛规则是什么?)

2023-07-29 关注次数:

皮红艳北京奥运会第几名

皮红艳北京奥运会是8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单比赛,皮红艳打入了八强,在八进四的比赛中苦战3局,以1比2(8-21,21-19,19-21)惜败于最终卫冕冠军的张宁。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皮红艳再次出征。女单1/4决赛,皮红艳遇到了卫冕冠军张宁。在这场比赛中,皮红艳开局非常顺利,她21-8轻松拿下第一局。第二局比赛,张宁找回状态,两人打得非常激烈,皮红艳最终19-21惜败。来到决胜局,皮红艳再度以19-21落败,1-2惨遭逆转。能够拿下这场比赛,说明了张宁的心理素质非常过硬,但也惊出了大家一身冷汗。

皮红艳,8岁便开始练习羽毛球,随后入选四川羽毛球队,现已加入法国队。

人物经历:

1997年,皮红艳凭着突出的成绩首次入选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其后曾在1999年的美国羽毛球公开赛拿到冠军。然而,她从美国回来后教练王俊杰就告诉她,因她身高只有1.64米,而且打法发展前途不大,要把她调回四川队去。

皮红艳回到省队后,一年只能参加两场比赛,每月的工资也不过600元。面对如此困境,她曾想就此退役;但此时,一家位于丹麦的羽毛球俱乐部接触她,请她到丹麦打俱乐部联赛。皮红艳于是在2001年离开中国,到丹麦打球。期间,她获得法国国家羽毛球队的邀请,请她加入法国队,她也欣然答应了。

2004年,皮红艳在出战雅典奥运会之前一个月,终于取得法国护照,符合资格代表法国参加奥运会羽毛球比赛。然而,她在比赛前扭伤了脚腕,因而影响表现,在首轮赛事就以1比2(6-11、11-6、7-11)负于韩国的徐润熙,止步于32强。

2023年业余青少年羽毛球比赛时间安排?

2023羽毛球比赛赛程如下:1

13:00女双:刘圣书/张殊贤vs福岛由纪/广田彩花(日本)

2

14:00女单:安洗莹(韩国)vs马林(西班牙)

3

15:00混双:冯彦哲/黄东萍vs蒋振邦/魏雅欣

4

16:00男单:乔纳坦(印尼)vs兹科(印尼)

5

17:00男双:何济霆/周昊东vs卡南多/马丁(印尼)

经过2022赛季的比赛,新奥运周期的阵容已经基本展现

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分别由五名成员组成

男子单打由史玉琪领导

史玉琪刚刚因而回来

年龄和体力都是问题,受伤是不确定因素,需要调整

陆光祖、赵俊鹏、李世峰和翁洪阳只能保持冲击心态

毕竟,他们的实力与国际男子单打第一梯队还有一定差距,男子单打整体实力较弱

女子单打由陈玉飞领衔

何冰娇最近状态很好

她在丹麦和法国羽毛球公开赛上背靠背获得冠军

未来,她将与陈玉飞展开一场关于国语姐妹的战斗

此外,王志毅、韩悦和张一曼也在第二梯队,女子单打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男双两组,女双三组,男双由刘宇晨/欧宣义领衔

他们之间的默契是不够的

比赛是看他们的表情,他们会互相抱怨,接受发球

女双选手陈晨/贾一凡领衔,其他选手需要努力

第一梯队只有一李文梅/杜悦、张殊贤/郑宇需要提升,只属于第二梯队

北京奥运会用的羽毛球比赛规则是什么?

1. 球场

1.1 球场应是一个长方形,如图A(规则1.5除外);根据图中所示尺寸,用宽40毫米的线画出。

1.2 场地线的颜色最好是白色、黄色或其他容易辨别的颜色。

1.3.1 测试正常球速区域的4个40毫米x40毫米的标记(规则4.4),应画在单打发球区边线内沿,距端线530毫米和990毫米处(如图B、C)。

1.3.2 这些标记的宽度均包括在所画的尺寸内,即距端线外沿530毫米至570毫米和950毫米至990毫米。

1.4 所有场地线都是它所确定区域的组成部分。

1.5 如果面积不够画出双打球场,可画一单打球场,如图D;端线亦为后发球线,网柱或代表网柱的条状物(规则2.2)应放置在边线上。

2. 网柱

2.1 从球场地面起,网柱高1.55米。网柱必须稳固地同地面垂直,并使球网保持紧拉状态,如规则3所述。网柱如图A所示,应放置在双打的边线上。

2.2 如不能设置网柱,必须采用其他办法标出边线通过网下的位置。例如,使用细柱或40毫米宽的条状物固定在边线上,垂直向上到网顶绳索处。

2.3 在双打球场上,不论进行的是双打还是单打比赛,网柱或代表网柱的条状物,均应置于双打边线上。

3. 球网

3.1 球网应是深色、优质的细绳织成。网孔方形,各边长均在15-20毫米之间。

3.2 网上下宽760毫米。

3.3 网的顶端用75毫米的白布对折而成,用绳索或钢丝从夹层穿过。白布边的上沿必须紧贴绳索或钢丝。

3.4 绳索或钢丝须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能牢固地拉紧并与网柱顶部取平。

3.5 球场中央网高1.524米,双打边线处网高1.55米。

3.6 球网的两端必须与网柱系紧,它们之间不应有空隙。

4. 羽毛球

羽毛球可由天然材料、人造材料或用它们混合制成。只要球的飞翔性能与用天然羽毛和包裹羊皮的软木球托制成的球的性能相似即可。

4.1 一般式样

4.1.1 羽毛球应有16根羽毛固定在球托部。

4.1.2 羽毛长64毫米至70毫米。但每一个球的羽毛从托面到羽毛尖的长度应一致。

4.1.3 羽毛顶端围成圆形,直径为58毫米至68毫米。

4.1.4 羽毛应用线或其他适宜材料扎牢。

4.1.5 球托直径25毫米至28毫米,底部为圆形。

4.2 羽毛球重4.74克至5.50克。

4.3 非羽毛球制成的球

4.3.1 用合成材料制成裙状或羽毛。

4.3.2 球托如规则4.1.5所述。

4.3.3 尺寸和重量同4.1.2、4.1.3和4.2;但由于合成材料与天然羽毛在比重、性能上的差异,可允许不超过10%的误差。

4.4 球的检验

4.4.1 验球时,站在端线外,用低手向前上方全力击球,球的飞行方向须与边线平行。

4.4.2 一个具有正常速度的球,应落在离对方端线530-990毫米之间的区域内。

4.5 非标准球

只要球的一般式样、速度和飞翔性能不变,经有关国家组织批准,可以变通以上条款。

4.5.1 由于海拔或气候等条件不宜使用标准球时。

4.5.2 如情况特殊,必须更改才有利于开展比赛时。

5. 球拍

5.1 一把球拍的各部分如规则5.1.1至5.1.7所述,各部分的规格要求如图E所示。

5.1.1 球拍由拍柄、排弦面、拍头、拍杆、连接喉组成整个框架。

5.1.2 拍柄是击球者握住球拍的部分。

5.1.3 拍弦面是击球者用于击球的部分。

5.1.4 拍头界定了拍弦面的范围。

5.1.5 拍杆通过规则5.1.6所述的部件连接拍柄与拍头。

5.1.6 连接喉(如果是这样的结构)连接拍杆与拍头。

5.1.7 拍头、连接喉、拍杆和拍柄总称拍框。

5.2 拍框总长度不超过680毫米,宽不超过230毫米。

5.3.1 拍弦面应是平的,用拍弦串过拍头十字交叉或其他形式编织而成。变质的式样应保持一致,尤其是拍面中央的编织密度不得小于其他部分。

5.3.2 拍弦面长不超过280毫米,宽不超过220毫米。

5.3.3 不论拍弦用什么方式拉紧,规定拍弦伸进连接喉的区域不超过35毫米,连同这个区域在内的整个拍弦面长不超过330毫米。

5.4.1 球拍不允许有附加物和突出部,除非是为了防止磨损、断裂、振动,或调整重心的附加物,或预防球拍脱手而将拍柄系在手上的绳索;但尺寸和位置应合理。

5.4.2 不允许改变球拍的规定式样。

6. 设备的批准

有关球拍、球、设备以及试制品能否用于比赛的问题,由国际羽联作出裁决。这种裁决可由国际羽联主动作出,或根据对其有切身利益的个人、团体(包括运动员、设备厂商、国家组织及其成员)的请求作出。

7. 运动员

7.1 “运动员”系指所有参加比赛的人。

7.2 双打比赛以两名运动员为一方,单打比赛以一名运动员为一方。

7.3 有发球权的一方叫发球方,对方叫接发球方。

8. 掷挑边器

8.1 比赛前,双方应掷挑边器。嬴的一方将在规则8.1.1或8.1.2中作出选择。

8.1.1 先发球或先接发球。

8.1.2 一个场区或另一个场区。

8.2 输方在余下的一项中作出选择。

9. 计分

9.1 除非另有商定,一场比赛以三局两胜定胜负。

9.2 只有发球方才能得分。

9.3 双打和男子单打(规则9.6的情况除外)先得15分的一方胜一局。

9.4 女子单打(规则9.6的情况除外)先得11分的一方胜一局。

9.5.1 13平或14平(女子单打9平或10平)时,先获得13分或14分(女子单打9分或10分)的一方,可以选择“再赛”或“不再赛”。

9.5.2 这一选择只能在规定分数第一次出现,下一次发球发出前作出。

9.5.3 13平(女子单打9平)时不选择“再赛”,在14平(女子单打10平)时先获14分(女子单打10分)者仍可选择“再赛”。

9.6 选择“再赛”后从“0比0”开始报分,先获(规则9.6.1至9.6.4)再赛分数的一方胜该局。

9.6.1 13平再赛5分;

9.6.2 14平再赛3分;

9.6.3 9平再赛3分;

9.6.4 10平再赛2分。

9.7 下一局开始时由上一局的胜方先发球。

10. 交换场区

10.1 以下情况运动员应交换场区;

10.1.1 第一局结束;

10.1.2 第三局开始前;

10.1.3 第三局中或只进行一局的比赛中,当领先的一方得分为11分一局的6分或15分一局的8分时。

10.2 运动员未按规则10.1的规定交换场区,一经发现立即交换,已得分数有效。

11. 发球

11.1 合法发球

11.1.1 发球时任何一方都不允许非法延误发球;

11.1.2 发球员和接发球员都必须站在斜对角发球区内发球和接发球,脚不能触及发球区的界线;两脚必须都有一部分与地面接触,不得移动,直至将球发出(规则11.4)。

11.1.3 发球员的球拍必须先击中球托,与此同时整个球要低于发球员的腰部。

11.1.4 击球瞬间,球拍杆应指向下方,从而使整个排头明显低于发球员的整个握拍手部(如图F)。

11.1.5 发球开始(规则11.2)后,发球员的球拍必须连续向前挥动,直至将球发出。

11.1.6 发出的球必须向上飞行过网,如果不受拦截,应落入接发球员的发球区内。

11.2 一旦双方运动员站好位置,发球员的球拍头第一次向前挥动即为发球开始。

11.3 发球员须在接发球员准备好后才能发球,如果接发球员已试图接发球则被认为已做好准备。

11.4 一旦发球开始(规则11.2),球被发球员的球拍触及或落地即为发球结束。

11.5 双打比赛,发球员或接发球员的同伴站位不限,但不得阻挡对方发球员或接发球员的视线。

12. 单打

12.1 发球员的分数为0或双数时,双方运动员均应在各自的右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12.2 发球员的分数为单数时,双方运动员均应在各自的左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12.3 如“再赛”,发球员应以该局的总得分,按规则12.1和12.2的规定站位。

12.4 球发出后,由发球员和接发球员交替对击直至“违例”或“死球”。

12.5.1 接发球员违例或因球触及接发球员场区内的地面而成死球,发球员就得一分。随后,发球员再从另一发球区发球。

12.5.2 发球员违例或因球触及发球员场区内的地面而成死球,发球员即失去发球权。随后,接发球员成了发球员,双方均不得分。

13. 双打

13.1 一局比赛开始和每次获得发球权的一方,都应从右发球区发球。

13.2 只有接发球员才能接发球;如果他的同伴去接球或被球触及,发球方得一分。

13.3.1 自发球被回击后,由发球方的任何一人击球,然后由接发球方的任何一人击球,如此往返直至死球。

13.3.2 自发球被回击后,运动员可以从网的各自一方任何位置击球。

13.4.1 接发球方违例或因球触及接发球方场区内的地面而成死球,发球方得一分,原发球员继续发球。

13.4.2 发球方违例或应球触及发球方场区内的地面而成死球,原发球员即失去发球权,双方均不得分。

13.5.1 每局开始首先发球的运动员,在该局本方得分为0或双数时,都必须在右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得分为单数时,则应在左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13.5.2 每局开始首先接发球的运动员,在该局本方得分为0或双数时,都必须在右发球区接发球或发球;得分为单数时,则应在左发球区接发球或发球。

13.5.3 上述两条相反形式的站位使用于他们的同伴。

13.5.4 如有再赛,则以该局本方总得分,按规则13.5.1至13.5.3的规定站位。

13.6 发球必须从两个发球区交替发出(规则14和16的规定除外)。

13.7 任何一局的首先发球员失去发球权后,由该局首先接发球员发球,然后由首先接发球员的同伴发球,接着由他们的对手之一发球,再由,另一对手发球,如此传递发球权。

13.8 运动员不得有发球顺序错误和接发球顺序错误,或在同一局比赛中连续二次接发球(规则14和16的规定除外)。

13.9 一局胜方中的任一运动员可在下一局先发球,负方中的任一运动员可先接发球。

14. 发球区错误

14.1 以下情况为发球错误∶

14.1.1 发球顺序错误;

14.1.2 从错误的发球区发球;

14.1.3 在错误的发球区准备接发球,且球已发出。

14.2 发球区错误的处理;

14.3 如果因发球区错误而“重发球”,则该回合无效,纠正错误重发球。

14.4 如果发球区错误未被纠正,比赛也应继续进行,并且不改变运动员的新发球区和新发球顺序。

15. 违例

15.1 发球不合法(规则11.1);

15.2 发球员发球时未击中球;

15.3 发球时,球过网后挂在网上或停在网顶;

15.4 比赛时∶

15.4.1 球落在球场界线外;

15.4.2 球从网孔或网下穿过;

15.4.3 球不过网;

15.4.4 球碰屋顶、天花板或四周墙壁;

15.4.5 球触及运动员的身体或衣服;

15.4.6 球触及场外其他人或物体(由于建筑物的结构问题,必要时地方羽毛球组织可以指定羽毛球触及建筑物的临时规定,但其国家组织有否决权);

15.5 比赛时,球拍与球的最初接触点不在击球者网的这一方(击球者击球后,球拍可以随球过网);

15.6 比赛进行中∶

15.6.1 运动员球拍、身体或衣服触及网或网的支撑物;

15.6.2 运动员的球拍或身体从网下侵入对方场区,妨碍对方或使对方分散注意力;

15.6.3 妨碍对方,如阻挡对方紧靠球网的合法击球;

15.7 比赛时,运动员故意分散对方注意力的任何举动,如喊叫、故作姿态等;

15.8 比赛时∶

15.8.1 击球时,球夹在和停滞在拍上紧接着又被拖带;

15.8.2 同一运动员两次挥拍连续击中球两次;

15.8.3 同方两名运动员连续各击中球一次;

15.8.4 球触及运动员球拍后继续向其后场飞行;

15.9 运动员严重违反或一再违反规则18的规定。

16. 重发球

有裁判员宣判“重发球”,用于中断比赛。

16.1 遇不能预见或意外的情况,应重发球。

16.2 除发球外,球过网后挂在网上或停在网顶,应重发球。

16.3 发球时,发球员和接发球员同时违例,应重发球。

16.4 发球员在接发球员未做好准备时发球,应重发球。

16.5 比赛进行中,球托与球的其他部分完全分离,应重发球。

16.6 司线员未看清,裁判员也不能作出决定时,应重发球。

16.7 “重发球”时,最后一次发球无效,原发球员重新发球(规则14的规定除外)。

17. 死球

下列情况为死球∶

17.1 球撞网并挂在网上,或停在网顶;

17.2 球撞网或网柱后开始在击球者这一方落向地面;

17.3 球触及地面;

17.4 “违例”或“重发球”已被宣报。

18. 比赛连续性、行为不端及处罚

18.1 比赛从第一次发球起至比赛结束应是连续的(规则18.2和18.3规定除外)。

18.2 下列比赛中,每场比赛的第二局第三局之间应允许有不超过5分钟的间歇;

18.2.1 国际比赛项目;

18.2.2 国际羽联批准的比赛;

18.2.3 在所有其他的比赛中(除非该国家组织预先公布不允许这一间歇)。

18.3 遇有不是运动员所能控制的情况,裁判员可根据需要暂停比赛。如果比赛暂停,已得分数有效,续赛时由该分数算起。

18.4 不允许运动员为恢复体力或喘息,或接受场外指导而中断比赛。

18.5.1 比赛时不允许运动员接受指导(规则18.2和18.3的规定除外)。

18.5.2 在一场比赛中,运动员未经裁判员同意,不得离开场地(规则18.2所述除外)。

18.6 只有裁判员能暂停比赛。

18.7 运动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18.7.1 故意引起比赛中断;

18.7.2 故意改变球的速度;

18.7.3 举止无礼;

18.7.4 规则未述的其他不端行为。

18.8 对违反规则18.4、18.5或18.7的运动员,裁判员应执行∶

18.8.1 警告;

18.8.2 对已被警告过的一方判违例。

18.8.3 对严重违反或屡犯者判违例并立即向裁判长报告,裁判长有权取消其比赛资格。

18.9 未设裁判长时,竞赛负责人有权取消违反者的比赛资格。

19. 裁判职责和申述

19.1 裁判长对竞赛全面负责。

19.2 临场裁判员主持一场比赛并管理该场地及其周围。裁判员向裁判长负责;未设裁判长时,向竞赛负责人负责。

19.3 发球裁判员负责宣判发球违例(规则11)。

19.4 司线员负责宣判界内球或界外球。

19.5 裁判员应维护和执行《羽毛球比赛规则》,及时地宣判“违例”或“重发球”等。

19.6 裁判员对申述应在下一次发球前作出裁决。

19.7 裁判员应使运动员和观众能了解比赛的进程。

19.8 裁判员可与裁判长磋商、安排、撤换司线员或发球裁判员。

19.9 裁判员不能推翻司线员和发球裁判员对事实的裁决。

19.10.1 在缺少临场裁判人员时,裁判员应就无人执行的职责作出安排。

19.10.2 有临场裁判人员不能作出判断时,由裁判员执行他的职责或“重发球”。

19.11 裁判员有权暂停比赛。

19.12 裁判员应记录与18条有关的情况并向裁判长报告。

19.13 裁判员应将所有仅与规则问题有关的申述提交裁判长(这类申述,运动员必须在下一次发球击出前提出;如在一局结尾,则应在离开场地前提出)。

附∶世界羽联最新修订实验性比赛规则

每局比赛打到14平(女单10平)先到14分(女单10分)一方可选要加3分(打到17分,女单13分)或不加(打到15分,女单11分),而且只有这一次机会。现行计分制度仍维持不变。

男单、男双、女双、混双每局15分中,有一方先达到8分时,由裁判强制休息90秒;女单每局11分中,有一方先达到6分时,裁判措施如上。

在第一局和第二局间,最多允许90秒的休息。

在第二局和第三局间,最多允许5分钟的休息。

根据规则,每局中,双方可在任何时间要求暂停30秒。

在裁判允许下,比赛中球员可要求喝水、擦汗或拖地。

休息时选手仅能留在场内,教练可在场边指导。

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决赛中,谁与谁对决,谁赢的了比赛的胜利?

张宁在16日进行的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决赛中,以2:1力克世界排名第一的谢杏芳

北京奥运会羽毛球比赛得分规则?

每球得分制,谁得分 谁发球 11分时中场休息2分钟,打到20比20时胜出2分方算胜利,打到29比29时 谁先得分到30谁胜!

北京奥运会羽毛球比赛将在那里举行?

场馆名称: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

地点:北京工业大学

场地类型:新建比赛场馆

奥运会期间的用途:羽毛球、艺术体操

残奥会期间的用途:无

建筑面积(㎡):24383

固定座位数:5800个

临时座位数:1700个

建设开工时间:2005年6月30日

计划完工时间:2007年下半年

赛后功能:师生的文体活动中心;为国际羽联和国家体育总局羽毛球队提供训练基地;同时对社会适度开放

每平米用钢60公斤的羽球馆

走进工大体育馆,穹顶似天,笼盖于四野,无意中,让人觉得安详。在这种归属感的氛围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内层直径93米、外层直径98米的穹顶,再加上两侧悬挑出来的两翼,其用钢量不到1200吨,相当于每平米60公斤。而鸟巢的用钢量每平米在400公斤左右,水立方每平米也有200公斤。

相较而言,工大体育馆只达到其他场馆几分之一的用钢量。这不由得让人提出疑问:和其他奥运场馆用钢量相差那么多,羽球馆的张弦穹顶结构到底结实不结实?

其实,无论在国内外,张弦穹顶结构的理论都已得到过验证,并收到了相当理想的效果。国际空间结构协会主席、日本建筑学会理事川口卫教授就曾设计过一个张弦穹顶结构的场馆,被他视为得意之作。此后,天津开发区的一个小型社区体育馆也尝试了这种造型。这两座建筑的张弦穹顶结构直径都只有30多米。而工大体育馆,要挑战的是需要5道环索、直径为93米的庞然大物。这么大的穹顶结构,靠什么来支撑?

“预应力”体系成就轻巧

随着民众将关注的目光转移到羽球馆,“预应力”一词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工大副校长张爱林说,“预应力”就是在构件中提前加力来应对钢结构本身所受到的荷载,包括屋面自身重量的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作用等。而张弦穹顶结构,主要采用的就是预应力体系,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屋面竖向荷载转为拉力,

如果您手边有一张弓,将它垂直放在桌子上,弓弦贴紧桌面。然后在水平面上转180度。弓背所形成的形状就是羽球馆的穹顶。由于弓弦拉起了弓背的两端,给它一个向上的力来和自身重力相抵消,这个向上的力,就是预应力。1200吨的穹顶,就是依靠这四两拨千斤的预应力支撑起来的。

早在2002年,工大就做过类似的预应力体系实验。当年,工大正忙于两个申请,一个是申请在校内兴建一座奥运会比赛场馆,一个是学科带头人张爱林正申请预应力体系的国家科研项目。人说福无双至今夜至,北工大两个愿望都达成。招标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的设计牢牢抓住了评委的眼球,也正对了北工大的胃口。二话不说,预应力体系融入张弦穹顶结构,工大体育馆定将以“轻”取胜。

实验证明穹顶承受设计荷载达到3.2倍的重量

现在仍在北工大读书的博士研究生刘学春仍旧很清楚地去年春夏间的那个实验。2006年4月中旬,一个比例为1比10的穹顶模型在实验室里开建,一个模型就搭了一个半月。随后,刘学春跟着张爱林、再加上六七名同学钻进了实验室。开始了繁复的动力静力实验,验证理论计算,进行安全性测试。

实验开始前,刘学春和同学们先要将重要节点和构件接上“传感器”,再连接到试验现场的两台计算机上。别看只有5道环索,因为中间有钢管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步微小的调整都需要慎之又慎。之后分三次加重,动力静力实验还要穿插进行。一轮测试下来,至少要一个星期。

北京羽毛球大赛(北京奥运会用的羽毛球比赛规则是什么?)

在测试期间,刘学春紧盯着这个未来的“工大体育馆穹顶”,比较数据之间微小的差值。说他们全天泡在实验场不假,刘学春回忆,当时每天早上八点就进场开始实验,经常晚上十二点才出来,俩月下来,盒饭吃了1000多块钱的。

让我们来看看工大体育馆的数字:穹顶的极限承载力系数达到3.2,也就是说,它能够承受设计荷载3.2倍的重量,一般建筑的极限承载力系数达到1就安全。验证的数据表明,取“轻”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细处具匠心 巧思出精工

羽球馆虽然没有国家体育场那么恢弘,也没有水立方那么秀丽,但它处处能体现出工大人的独具匠心。

在穹顶结构中,连接5道环索的,是编织成渔网般的钢管。而在这编织结构中,有102个万向可伸缩节点。所谓万向可伸缩节点,就是将环索和“渔网”交叉点的“死扣”改成“活扣”。

而“活扣”的作法,就是将固定节点分成两半,顶部固定的部分开凹槽,而底部的一部分则做成半球状,类似于人的关节。两个一套,受力性能更好,对建筑来讲更安全。这个一分为二的“活扣”,还在去年申请了专利。

您可能看不到这个万向可伸缩节点,但如果现在路过工大南门,您还能看到主场馆上头覆盖的钢管“渔网”。 在以前的穹顶结构建筑中,连接环索的都是单根径向索。而北工大考虑到环索的强度本身要比钢管高4到5倍,为了让穹顶更安全、材料更匹配,每个连接处都接了两根拉杆,构成更加稳定的V形结构。建筑学家对工大体育馆“不是以柔克刚,而是刚柔并济”的说法,就是由此而来。

伴随着羽毛球馆一起成长的,还有一本名为《预应力钢结构技术规程》的小册子。从2004年到2006年,这本技术规程历时三载,六易其稿,终于在去年年底出版。

在此之前,国内并没有一本用来规范预应力结构体系的技术规程,深圳会展中心建设时,也采用了预应力结构,但只能用一般的钢结构规程,没有足够的技术规范。

张爱林一直有编纂这本规程的想法。借着建设工大体育馆这个难得的机会,他和另外一名工大教授陆赐麟开始,并将规程初稿寄给了全国40多位专家,没想到的是,他们收到了众口一词的评价,专家用“正当其时”来形容技术规程所填补的空白和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

在2005年11月,钢结构专家聚集中国钢结构协会年会,请张爱林就工大体育馆做了专题报告。他就在会上推出了这本技术规程的初稿和万向可伸缩节点的想法,86岁的老专家钟善桐激动地拍着张爱林的肩膀:“你们北工大给中国钢结构发展做了两件像样的事,真是不易啊。”

说是申请专利,说是填补空白,其实这一切,只出于北工大人的巧思。